您好!今天是

文史撷英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建言献策 > 文史撷英 >

红土乡“六品军功”黄明金故居

时间:2014-12-05 14:41:02信息来源:阅读:

林 辉
 
蒙市新闻中心杨承佳主任的悉心推介,又得市政协颜英主任真心不弃,我竟有缘能参加bet365备用在红土举办的“风情红土”文史笔会。
这次笔会的时间是2013年7 月17日、18日两天。18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坐落在清江岸边平锦村的“六品军功”黄明金故居。(应为黄明经。见同治三年修《恩施县志·卷八·武勋》:黄明经,六品军功。)
在驱车去黄明金故居的途中,红土乡妇联主任黄银芳介绍了红土黄氏一族的艰难创业史。她特别的讲到了黄氏一族从来都以勤劳立家,以善良待人,并不失以汉唐儒家文化来教育后代,从而使这个家族忠良迭起、英才辈出。
红土黄氏一族属于“搬家子”。所谓“搬家子”就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川”时从东部湘赣等地迁来的移民。同治三年(1864年)修《恩施县志·食货志·户口》的第一则是这样记载的:“典史汛一甲,环绕府城,周围七十四里。土著一千余户;流寓四百三十七户。一甲共土著流寓一千四百七十五户,共计男妇大小十万三千二百余丁口。”(此则有误:“十万”应为“一万”——作者注)这一则史料中的“土著”即本地居民,“流寓”即外来移民。这说明当时确有移民来恩施定居,而且其人数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黄银芳主任说他们来红土的黄氏祖先,不能在原来的土著居民居住的低山沿河大坝安居乐业,只能做原土著居民的雇工,或者上高山去“绾草为界”,刀耕火种,以图勤劳致富。历史是公平的,这些高山上的移民,通过自己不懈的奋斗,有了丰裕的家室,增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有一天可以“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来到沿河大坝和那些土著的世家平起平坐,甚至于通过购买或者暴力取而代之。黄氏一族到黄明金这一代的时候,就不再是原来那些仰人鼻息甚至寄人篱下的初来移民了,他们已经物阜族望,势力大增,并因为朝庭效力而立功,可以堂而皇之的从高山上走下来,在这低山平地肇建千秋基业了。这就是我们的车为什么要从高海拔的红土溪下行到底海拔的清江河岸的原因。
黄明金老屋坐落在清江南岸的一个宽阔的台地上。据现居主人黄兴如的妻子向登旺说,他们住的这个地方名叫“大坝”,属于平锦村。黄氏老屋依山就势坐南朝北。背依南红土高山台地,靠山巍峨厚实;前面平地直抵清江,隔江遥对建始景阳,视野开阔。老屋东西向三间,南北向三进。中间是天井。天井中间原有亭子一翼,现因废圮拆除。亭子东西二侧是磨制青石条嵌成的折角长方形消水池,深尺许。消水道位于消水池前外角处,为石块镂空而成,形状是在一个径长约五寸的圆中,沿边镂空同样大小的四个人眼状孔洞,又在圆的正中镂空一个正方形的孔洞。这个小物件看上去像一朵花,围绕中间的方形花蕊,花开四瓣,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暗合了中国人信奉天圆地方、做人要圆通方正的哲学理趣,颇为耐人寻味。
房屋高两层。上盖青色布纹瓦。房屋的东西两面四角都是高出屋梁的马头墙,全为三叠式,方砖砌成,外粉以白色,上面也盖青色布纹瓦,尽头处翘起,像昂起的马头,也像展开的鸟翅。房屋的木柱都垫上高过两尺的镂花石墩。大门左右各有一个石墩;天井有四个,比大门两旁的两个要高半尺左右。石墩多是上圆下方,中间凿磨成八个面,分刻八幅花卉,花卉绝不雷同。上面圆的部分索性凿成石鼓,鼓上那两圈固皮铆钉也雕琢得惟妙惟肖。石墩的方形底部四面都有花边纹饰,具有对称的整饬美。石墩的厚重坚硬,象征着阳刚,上面图画的精美,象征着阴柔。《易经》中阴阳相调则万物孳生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形象的表现。
黄明金老屋的开窗一律木刻雕花图案。窗户多为圆形和方形图案相互连缀而成。图案都讲求对称美,如果左边有一个套环,右边也必然装饰一个套环。窗户图案既有简略大方的一面,也有局部精美的一面。所有的窗户都不上漆,与房屋素朴淡雅的格调相一致。
从天井中间亭子的台基进去,就到了堂屋。堂屋安放家神的下面,是一高宽各约一米的立柜。上面的暗红的漆已经多处脱落。它的正面还保存着文革时候的遗迹。左右竖排刻八个繁体大字,右为“团结紧张”,左为“严肃活泼”。中间横排刻有“毛主席语录 革命的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等五十余字,然后是竖排落款“恩施……”等字样,这里所录立柜中间的刻文都只能依稀辨认了。
堂屋东西两边的房屋都隔为前后两间。西边的前间是主人取暖的地方,在靠天井的一方有一朵窗户,窗户的一方是火铺。火铺临门的一头有遮风挡视线的照壁。火铺上还放着一个圆形的钢壳火炉,内筑泥土,足以围坐七八人取暖。这一间的后面是卧室。卧室的后墙上有两个向外放枪的小长方形孔洞。这个房间除此而外没有窗户,所以里面显得很暗。
黄家老屋的给人奔驰前驱感觉的马头墙,以及旨在封闭安全的天井建筑,都反映了江南徽式或赣式建筑的特点。这些建筑风格,正是我们解读红土移民历史的符号。它们正在静静的诉说着黄氏族人是自东部迁来的湖南江西等省的移民。这些“搬家子”在迁徙、创业、崛起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坚忍不拔奋发图强的精神,这种精神与原有的土著居民的精神一起发酵,从而酝酿出了如今的独具特色的醇厚而深邃的红土精神。
黄银芳主任还介绍了离此不远处的“举人屋场”得名的来历。光绪年间,这屋场的一家五兄弟相继中了秀才举人。当时的知府还专门为此颁发了“五桂连芳”的金字匾额。可惜这幅匾额现在遗失了。这五兄弟小时候家里贫穷,父母要到田里劳动,而孩子又无人照管,为了防止孩子被野兽叼去,他们便用萝筐将孩子罩起来。五个孩子小时候都有这么一段成长经历。这就是“一萝筐五个举人”的故事。举人屋场虽然颓败了,但它的规模要比黄明金老屋大得多。举人屋场的故事,昭示给人们一个道理:越是身处逆境,越是可以激活人们的智慧和潜能,越有机会取得比别人多的成功。
(作者:林 辉 恩施市白果中学 135936034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