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调研报告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建言献策 > 调研报告 >

全力打好“村村通客车”攻坚战

时间:2015-09-08 14:40:17信息来源:阅读:

——关于恩施市“村村通客车”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市政协调研组
 
        “村村通客车”是湖北省2015年“三万”活动的主题,也是市政府今年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为切实摸清我市“村村通客车”工作进展情况,加快“村村通客车”试点工作步伐,5月下旬,市政协副主席向煦率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局、市运管所负责人及部分政协委员,先后深入太阳河、白杨坪、盛家坝等乡镇,采取看现场、听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就全市“村村通客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村村通客车”工作进展情况
        恩施市辖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72个行政村、36个居委会,公路总里程6852公里,其中县道276.3公里,乡道1059.8公里,村组公路5211.8公里。现有农村五级客运站8个,农村客运候车亭125个,市乡班线客运公司14家,乡村客运公司4家。恩施城区至龙凤坝集镇、芭蕉乡集镇分别于2008年、2013年开通城乡公交。截至5月底,全市新开通乡村客运班线19条,恢复稳定往年停运线路8条,新增村村通客车38辆332座,完成连通循环路建设128公里,错车台建设184个,安保工程路段30.12公里。在较短时间内集中解决31个行政村群众出行难题,行政村通车率从66%提高至88.9%,通客车行政村达到153个。截至7月底,全市实现“村村通客车”村组199个,通车率达95%,基本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覆盖村组的三级客运网络。
        调研发现,白杨坪、新塘等乡镇工作进展顺利,效果良好。白杨坪镇以“三万”活动为契机,引进恩施广通、恩施顺安、恩施双龙3家客运企业,新购置客运车辆14台;新塘乡以明菊客运公司为龙头,加大对群众出行的调研,建立灵活多样的客运模式,加大车辆投入,调密班次,保障群众出行需求。
        二、我市“村村通客车”工作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一是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从2011年至2014年,全市共完成农村通畅工程建设765.3公里,完成投资3.83亿元。
        二是农村客运站建设稳步推进。截止2014年底,全市已建成农村五级客运站8个,农村客运候车亭209个。2015年计划新建客运站5个,候车亭200个,力争年底全市17个乡镇(办)客运站建成投入使用。
        三是农村公路管养体制逐步完善。制定出台《2015年恩施市非列养农村公路规范化管理养护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恩施市非列养农村公路规范化管理养护考评办法》,路产路权得到进一步保护,农村公路有效使用率进一步延伸。
        四是农村客运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客运安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办法,每年年初与各乡镇办及相关部门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全面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切实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管理。
        五是农村客运需求进一步增强。全市80.86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45.44万人,占总人口的56%,广大农村出行需求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特产品外输及农民外出需要较大。
        (二)制约因素
         一是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紧张。2001年,我市596个行政村合并为172个,州下达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指标均按现有行政村计划下达,致使全市撤并村未实施通畅工程达2300公里。资金短缺致使农村公路等级较低,通车里程短,断头路多,维护不够,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为增加建设里程,用有限资金办更多事情,我市将通畅工程每公里补助50万降为30万,不足部分乡镇自行配套,但仍不能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农村道路建设任务仍然繁重。
        二是农村客运竞争优势薄弱。农村客运运行的路面多为盘山公路,等级低,运营成本较大;受地域等外因影响,客流难以集中,客流量不大且不稳定;非法客运车辆存在,影响了正规经营业户的收入;相关税费减免扶持政策未到位,挫伤经营业户积极性。这方面在太阳河、红土、板桥等乡镇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
        三是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滞后。由于农村客运站客运量少,经济效益低,造成管理不到位。车进站,人归点以及客运站例行检查等更难以落实,加之国家、省对新建农村客运站建设补助资金有限,农村客运站场建设严重滞后。截止目前,全市仍有3个乡镇没有客运站场,5个乡镇有客运站场但没有发挥作用,严重制约“村村通客车”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是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突出。目前,全市有20个行政村未通客运的主要原因是公路安全设施不到位。通村公路坡陡、弯急、行车视距不良,很难达到四级公路单车道技术标准,路基边坡不稳定、路面“油返沙”、越岭线、盘山公路、滚水坝路段、阴弯冰凌路段、高海拔路段等给行车带来重大安全隐患,虽然配套了一部分交通安全设施,可以提高安全保障系数,但并不能完全消除安全隐患,已开通的农村客运线路安全隐患较为突出,安保形式不容乐观。
        三、加快推进我市“村村通客车”工作的建议
        (一)明确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州活动办《关于全州第五轮“三万”活动村村通客车实施细则的通知》(州活组办〔2015〕15号)文件精神,适时召开全市“村村通客车”工作推进会,摸清各乡镇(办)工作推进情况,查找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办)、市直相关部门及“三万”工作队工作职责,加大考核督办力度,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确保各单位各司其职,加快工作进度,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二)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一是制定出台《恩施市2015年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水平。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统一口径,结合山区的地理特性适当放宽农村“村村通客车”的道路通行标准。二是以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解决撤并村计划指标和全省“村村通客车”试点城市为契机,抢抓龙凤试点建设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加快建设农村道路和站点建设。三是积极筹资对已通客车的81个村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对道路进行扩宽、加固、裁弯降坡、增设错车台、标识标牌等,夯实“村村通客车”开通硬件基础,确保2015年10月底我市行政村100%通客车。加快乡镇五级站、简易站、港湾式候车亭、行政村候车亭、招呼站建设和提档升级,确保车归站,人归点,农村客运市场规范有序。
        (三)健全机制,创新农村客运经营模式。一是健全通车条件会审机制。依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农村道路旅客运输班线通行条件审核规定》和《恩施市农村公路客车通行条件踏勘会审办法》规定严格会审,实行“公司申报、乡镇审批、行业许可”的审批流程。改变原来“点对点”、“定点、定线、定班”的许可方式,实行区域化经营许可,为灵活经营创造条件。二是健全农村客运经营机制。实行“公司化管理,区域化经营”模式,对通村客车实行“六统一”(统一车型、统一颜色标识、统一调度管理、统一安装GPS、统一保险额度、统一营运票价)。结合许可区域内线路、客流情况制定运营计划,确定区域内的运力投入、开行班次、线路走向,报乡镇人民政府、市运管所审查备案。结合乡镇实际,采取冷热线捆绑、干线支线搭配的方式在营运区域内采取多种经营方式,组织预约车、电话上门接送、冷热场、滚动循环发车等方式进行营运,保障区域内符合通车条件的行政村通上客车,适时灵活运行学生班、早晚班、赶场班,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四)整合资源,激发农村客运市场活力。一是积极争取扶持政策,把乡村营运车辆盘活。根据“冷暖线路、季节营运”的市场特点,充分运用旅游出行、假日出行等出行情况,用足用好各项激励政策,实行灵活许可,搭配营运。争取州市财政对营运车辆给予一定的补助资金,降低客运公司营运成本,如针对山区特殊性增加燃油补贴费、车辆购置税、保险金、GPS安装及使用费,使车辆开得出、用得起,真正让农村客运车辆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保证老百姓坐得起、得实惠。二是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从事农村客运,按照“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入为辅”的原则加快农村客运发展。三是加快对具备条件的乡镇优先开通农村公交,逐步形成农村公交一体化,如芭蕉侗族乡、龙凤镇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全力推进城市公交车,屯堡、三岔等乡镇也可以试行。
        (五)多方联动,构建农村客运综合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运输管理委托执法工作,构建农村道路运输管理“市管、乡包、村落实”的责任体系。采取打疏并举、标本兼治的措施整合现有农村运力,规范管理,实现农村客运公司化。同时协助公安交警加大对非客运车辆营运的打击力度,确保农村客运平安和谐。
 
?